快捷搜索:  

风仪悠长,让人过足戏瘾!原更始编粤剧《白门柳·董小宛》中山公演获好评

"风仪悠长,让人过足戏瘾!原更始编粤剧《白门柳·董小宛》中山公演获好评,这篇新闻报道详尽,内容丰富,非常值得一读。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这篇报道的观点独到,让人眼前一亮。 新闻的写作风格流畅,文笔优秀,让人容易理解。 "

 

11月16日下午(Afternoon),中山市委宣传部、中山市文化(Culture)广电旅游(Travel)局出品,广东香山粤剧团、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联合创排演出的原创新编粤剧《白门柳·董小宛》在中山市文化(Culture)艺术中心公演,同时也通过直播方式参加第十五届广东省艺术节大型舞台艺术作品终评竞演,角逐奖项。

据了解,此次活动还面向社会(Society)派票,反响热烈。现场座无虚席、盛况空前,戏迷观众们听得如痴如醉,大呼“过足戏瘾”。

五年磨一剑

《白门柳》是中山籍著名作家刘斯奋创作的长篇历史(History)小说,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其中,作为小说重要组成部分的董小宛与冒襄的故事,此前尚未被改编过。中山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Culture)广电旅游(Travel)局以此为突破点,将历史(History)名著与岭南传统戏曲形式粤剧相结合,重新编创和演绎,打造新编粤剧《白门柳•董小宛》。

该剧从2018 年开始谋划构思,2020年起进入实质创作,历经多年打磨而成,其间对剧本进行(Carry Out)了两次重大调整,邀请著名粤剧、粤曲创作人陈锦荣担任粤剧改编,并邀请祖国戏曲表演界“终身成就奖”得主、祖国戏曲学院教授周龙担任总导演,主演董小宛则由中山本土粤剧专业院团广东香山粤剧团的正印花旦黄嘉裕担纲饰演。

主演董小宛则由广东香山粤剧团的正印花旦黄嘉裕担纲饰演。记者 刘万杰 摄

本剧主要讲述明清易代之际,主人公董小宛与复社名士冒襄在乱世中相濡以沫、共同进退的动人故事,展现董小宛与命运的顽强抗争和对清平时世的深切向往,以及舍身守护中华文脉传流的坚定决心。此剧突破传统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模式,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的悲怆交响中,激荡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民族气节感,通过道具“古琴”作为“针与线”缝合起整篇故事。

此外,该剧还在舞美、音乐(Music)唱腔以及造型服饰等方面进行(Carry Out)了创新,大胆起用了一些其他戏曲中鲜有出现的元素,再结合传统元素来塑造人物和烘托氛围。比如用古琴曲取代传统的古筝曲,参考祖国工笔画的素材,将花鸟山石等融入服装设计,通过梅花造景等装饰细节营造古朴典雅的氛围和诗情画意的境界。

结合传统元素来塑造人物和烘托氛围。记者 刘万杰 摄

当得知自己扮演董小宛时,黄嘉裕翻阅了很多关于董小宛的历史(History)材料揣摩人物,思考如何演好角色。为更加贴合人物形象,她在了解到董小宛是一个精于古琴,烹饪、茶艺也很拿手的女性后,专门去学习古琴,还去了苏州、南京等地,探访董小宛生活(Life)过的地方。“为了让最终效果无限趋于完美,这部剧经历了很多版的打磨修改,光记词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We)花了很多精力和心思去克服。”黄嘉裕说。

据该剧创作顾问、中山本土戏曲教授郑集思所说,今年(This Year)5月,这部剧进行(Carry Out)内部试演时,戏剧效果并未达到大家的预期。为了摆脱才子佳人的套路,提升作品的思想性,主创团队下了很大功夫——逐场逐句台词去过滤,有两晚甚至改到凌晨3点钟。“戏真的是改出来的。”郑集思说。

各方好评如潮

“乐土人间何处觅,唯愿留梦盼清平……” 满枝繁花的梅花树下,两人相依而坐,典雅的古琴声从冒襄指尖潺潺流出,和着古琴,董小宛轻轻吟唱《梅花赋》寄托心意。烟雾从舞台流过,大雪纷飞,一曲音落,灯光渐暗,声声人生成幻梦,观众的思绪久久沉浸其中。现场寂然,随即掌声雷动、此起彼伏,喝彩声经久不息。

两人相依而坐,典雅的古琴声从冒襄指尖潺潺流出。记者 刘万杰 摄

《白门柳•董小宛》赢得了大批观众的喜爱,赞誉有加,好评如潮。

“这是一部很正宗的粤剧,保留了传统粤剧的精髓,呈现了很多经典曲牌,‘戏味’十足!”邓先生是粤剧文化(Culture)的推广人,听闻《白门柳·董小宛》上演,专程从澳门赶来中山。谈到演出的最后一幕,他赞不绝口:“舞美设计非常漂亮,演员身段和唱腔也了得,给我们(We)带来了很棒的观剧体验。”

“过足戏瘾,演出太精彩了!”看完演出后,来自东区街道的黄女士连连赞叹,“剧情引人入胜,主演表演细腻,唱得很动人。作为戏迷,能在家门口欣赏到这样高水准的演出,真是太幸福(Happiness)了。”

“董小宛跟冒襄这对知音眷侣的真挚爱情很打动人心,整场演出精致典雅,韵味悠长,是一出值得品味再三的好戏。”00后观众小谢是第一次走进剧场看粤剧,她表示自己已经被“圈粉”了:“剧情一点也不老套,情节流畅紧凑,我和戏中的人物共情了,回去之后会细读一下原著回味。”

此剧突破传统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模式。记者 刘万杰 摄

《白门柳·董小宛》收获了观众的好评,也得到了教授的赞许。

戏曲研究教授、中山大学(University)教授董上德称这台大戏“洗练唯美”,主演演绎到位。“最新调整过后的版本又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情感处理上,将董小宛内心的情感集中刻画,使人物的行动逻辑更明确、形象也更丰满,我们(We)也得以看到一个鲜活的、立体的董小宛,这个女性角色有着许多七尺须眉所不及的明澈见识,这放在那个时代是很不简单的。”董上德说,粤剧传承的突破点在于吸引新观众。如今年(This Year)轻观众的文化(Culture)水平逐渐提高,对传统文化(Culture)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如果粤剧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会增加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看完演出后,我很有信心《白门柳·董小宛》可以留住很多新观众。”

“看得出花了很多心思,大家都尽全力了。嘉裕对角色、对舞台的驾驭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该剧艺术指导、主演黄嘉裕的启蒙老师(Teacher)林小群表示,整场演出可圈可点,故事结构精巧,词曲清新雅致,男女主演发挥出色,唱腔设计优秀。“这是一部回归传统戏曲的新编剧目,戏曲韵味浓厚,粤剧特色突出。”

焕发“年轻态”

《白门柳·董小宛》收获各方好评,离不开主创团队的专业与用心。

记者了解到,本剧大胆起用年轻主创,女主演黄嘉裕是90后,曾两次荣获全国小梅花金奖,两次获广东省艺术节“十佳舞台新秀奖”。导演伍家辉是90后青年导演,既做编导,又是服装设计师。音乐(Music)唱腔设计陈政良更是95后小伙子,曾获广东省中青年戏剧演艺大赛金奖。这些年轻人为全剧带来了清新明丽的气息,让整个舞台呈现出了不同于传统粤剧的“年轻态”,唱腔更加轻快、融入了话剧的叙事方式、服装和舞美设计也更加好看。

年轻人让整个舞台呈现出了不同于传统粤剧的“年轻态”。记者 刘万杰 摄

伍家辉表示,本次中山公演在此前广州演出的基础上,积极听取教授和观众反馈意见,进一步打磨提升,总体呈现出洗练唯美、意蕴悠远、制作新颖的效果。“接下来,我们(We)会再加重主演核心唱段,在开掘、深挖人物内心情感,以及突出人物形象塑造艺术性上再作完善,让大家看得更过瘾、更尽兴。”

原著作者刘斯奋认为,该剧在改编过程中保留了原作精髓,同时又给观众带来了全新体验,而且亮点突出:创新声、出新意,剧情紧凑,可谓抓住了年轻人的心。相关经验值得总结推广,会对推动粤剧在新时代激活生命力,进一步守正创新、传承发展起到良好作用。

粤剧的创新尝试引发了年轻人的共鸣。记者 刘万杰 摄

近年来,粤剧的许多创新尝试引发了年轻人的共鸣。《白门柳•董小宛》也不例外。“我们(We)的戏既有经典又有创新,在戏剧性、逻辑性、角色塑造、演绎节奏等,都尽可能让整个戏的走向更贴近现代主流的审美。”伍家辉说,希望(Hope)能吸引到更多的年轻观众来看粤剧,让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喜爱粤剧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通过在传承中创新、创新中传承,让粤剧艺术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嘉宾与演员合影。记者 刘万杰 摄

据中山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剧被列入中山市重点文艺创作项目,是中山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Culture)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弘扬香山文化(Culture),促进“文化(Culture)兴城”建设,推动我国级非物质文化(Culture)遗产粤剧艺术繁荣发展,培养锻炼戏曲优秀青年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编辑 黄启艳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程明盛

韵味悠长,让人过足戏瘾!原创新编粤剧《白门柳·董小宛》中山公演获好评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赞(173) 踩(96) 阅读数(512)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加载中......
发表评论